查看原文
其他

小猫还是黑天鹅——空间规划中的科学哲学原理

廖永生 慧天地 2021-09-20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近期阅读了庄少勤先生在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中国土地》杂志2019年第1期发表的文章——《新时代的空间规划逻辑》,深受启发。

庄少勤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出发,以科学语言结合哲学原理,分析了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和原则,特别是强调规划中的“势”、“道”与“术”三个层面的逻辑。该文的思想新颖,将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空间规划科学结合,为未来我国空间规划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借鉴。

鉴于庄少勤先生文章,本人也谈谈自己对空间规划的解读和理解。

空间规划是什么?这个名词常出现,但是能真正解释的人并不多,或者说其含义很多。空间本来就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复杂的客观存在体,也是很多实体的承载体,空间规划就是对未来空间即将出现的实体之间以及与现代实体之间的关系设计,因此,空间规划的动力和目标就是使这种关系设计更加符合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空间规划是一项对地区、国家甚至全人类发展都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工作。

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开展了空间规划工作。如城市布局、农业布局、交通布局和军事布局等。东西方文明中都形成比较鲜明的空间规划方法。

古代中国空间规划的思想中心是自然。中国传统风水学就是中国传统空间规划的最集中体现。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而这正是我们今天空间规划的基本思想。虽然中国风水学有一些唯心主义糟粕,但是风水学中的大部分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优秀的空间规划方法,其思想方法在今天仍然可以借鉴。

而西方空间规划主要考虑人为中心,特别是遵从宗教或神学为中心的空间规划方法,空间规划要以人为中心,构建以优化宗教活动或人类生活为目标的方案,最终的结果是形成很多个分散格局的以财富聚集或宗教活动为目的的城邦。

东西方的空间规划思想不同,也使东西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区别。中国遵从于自然的空间规划思想使中国以“大一统”历史为主,文明延续了几千年而从未中断;相反,西方空间规划思想往往与自然产生较严重冲突,如在狭小城邦中病疫扩散问题导致的黑死病流行以及文化匮乏等,使欧洲始终处于分裂状态,文明延续性差。

文艺复兴后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由于欧洲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工业人口,欧洲城市迅速发展扩大,原有城邦模式被打破,西方国家传统的空间布局思维有了变化,但是工业革命后相当一段时期,西方国家空间规划处于盲目期,空间规划特别是城市规划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各个区域功能不明确,急需科学的空间规划理论支持,而西方的哲学和数学的发展也为空间发展提供了支持,于是便诞生了很多空间规划分析的完善和系统化的理论特别是区位论,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理论,在这些经典理论基础上发展到后来许多现代空间规划理论,如行为主义区位论、结构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等,都是空间规划的技术支持。

但是,空间规划能完全遵从于区位论或者其他空间规划的理论以及技术吗?

空间规划的理论作为人类征服空间环境的一个侧面,是为寻求合理空间活动设置而创建的理论,涉及人类活动的主体或客体,但是如前文所述,空间实体是复杂的,不可能用几种或很多种理论就可以解决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协调共存共促进关系。甚至理论和技术都无法实现一个完美的规划。

从概率论得到的结果,猫在半空中跳下,永远用脚着陆;如果失手将一片涂有黄油的面包片抛到半空中,永远将会是涂上黄油的一面落地。那么,把黄油吐司没有涂上黄油的一面黏着猫的背部(下文简称黄油猫)之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呢?

很多空间规划的理论其实就是类似的结果。

空间规划如果限制于理论、经验和想象之内,那么其结果只会是一只黄油猫。

然而,即使让空间规划的结果不会是黄油猫,却会是另一只小猫——薛定谔小猫,因为,空间规划并非一个确定的方案。

一个区域的空间规划往往可以有很多方案,影响方案的因素很多,例如规划目标和原有情况,如前文所述,各种关系是复杂的,而目标往往也不会是完全明确或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规划师会有不同的规划方案,而且每个规划师都可以完美解释自己的方案,虽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即使更多人认同的规划方案也未必是最好的方案。

规划方案需要验证,任何一个规划方案都不可能马上验证其正确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证明方案最终的优劣,只能有一个被选中的方案会获得验证,其他方案甚至连验证的机会都没有,则没有任何理由证明其他规划方案比被选中的方案差。

空间规划,涉及到空间,也涉及到时间,方案可以有多种,时间轴却只有一条,空间规划只是被限制在一个时空维度中的薛定谔小猫。

薛定谔的小猫在一个量子世界的黑盒中,永远无法确定小猫的生或死,或者这只小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在这个空间中是死的,在另一个平行空间中就是活的。

空间规划也是如此,因为结果只有一个,我们无法肯定最终选择实施的方案是否是最优,正如不能确定薛定谔的小猫是死或是活,因为我们在这个空间中只能有一种选择,我们无法看到另外一个空间中选择另一个方案的结果。因此,可以说,所有的空间规划方案都是对的,所有的空间规划方案都是错的。

虽然空间规划的结果是一只无法确定生死的薛定谔猫,但是并不意味着不用做空间规划或者空间规划不重要了呢?恰恰相反,从薛定谔猫后来研究结果上看,虽然不能知道这只猫的最终生死,但是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却获得很多量子力学的知识,解释很多量子世界运行规律。虽然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一个空间规划的对错,但是通过对空间规划的探索,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空间实体相互关系的规律,创建更加有序的空间规划。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空间体系看上去并不复杂,但是其内部关系远比表象复杂,而对空间内部认识不足,也往往导致空间规划的时间比预计时间长;空间规划不要考虑对错,因为会出错的事情总会出错。

最终用于空间规划方案是没有优劣和对错,同时也意味着任何一种空间规划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性,风险性的出现可能与空间规划方案无关,存在完全不可预料的事件,即可能会出现黑天鹅。

一方面,空间规划本身存在黑天鹅,另一方面,其他黑天鹅事件存在也可能考验空间规划。因此,空间规划中应该有应对黑天鹅的内容。考虑黑天鹅的不可预料性,因此空间规划要考虑应对黑天鹅事件的细节,如出现地震、台风、病疫以及经济危机后,什么样的空间规划能够更快应对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也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如果在空间规划中考虑太多黑天鹅,那么无疑会增加空间规划的复杂性和未来实施的难度及费用,另一方面,如果考虑不够,那么出现黑天鹅事件后,又可能因为之前应对措施不足而导致损失,关键是黑天鹅不可预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损失,因此,如何空间规划才能更好解决这一矛盾?这同样又是一只薛定谔的小猫。

因此,可以说,空间规划是两只骑在黑天鹅背上的小猫。

既然空间规划不确定性,空间规划师如何去做呢?

因此,空间规划不要在乎对错,甚至其过程不应考虑结果,而只是要按照“最好”的目标实施。空间规划最终目标,不是优与劣,但是符合“道”。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不要追求永恒不变的规律,只求按照规律办事,则是最好的规划方法。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空间规划如何做才能真正符合“道”的原则。

需要平衡三个关系。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空间规划中最基础的关系。空间规划是依附于自然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空间规划最终指导的人类活动将对自然产生重要影响,“道法自然”,要实现空间规划符合“道”的原则,就解决人与自然平衡的问题。

第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解决个体性与统一性问题。

一个空间整体可以分成无数个局部,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一辩证哲学原理在空间规划尤为明显。在空间规划中,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更优目标,又要关注局部,降低各个风险,使整体功能得到更优发挥。

第三,动与静的关系。

规划是静态的,实施和成果却是动态的。世界表现为动,而对世界的描述和归纳却为静;世界的事物虽然都在运动中,然而,如果一切都是在和谐状态中,则真正的结果是静。空间规划亦是如此,虽然空间规划需要借鉴时间序列上经验和理论,也要考虑未来世界的发展,即考虑“动”,而空间规划的目标是要符合规律,能够尽可能达到人与自然、局部与整体、时间与空间的和谐状态,即追求“静”。空间规划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动”与“静”的关系,“动”是一个表象和过程,最终追求的结果却是“静”。

这些关系只能用“平衡”而非“解决”。因为不要试图解决问题和矛盾,世界的动态性决定了自然关系和矛盾只能进行平衡。

空间规划中,如何更好的平衡这些关系和矛盾?如何实现其具体化。

空间实体的主体就是自然资源,如前文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空间规划中最基础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进行行为规划,首先需要自然与人的信息,故我国成立。自然资源部,实其目的就是在信息获取和管理上实现统一。信息统一,是优化空间规划的基础,也只有更优化、更科学的规划,才能指导未来空间建设与发展,才能使人类的活动空间合理化。

国土是生态文明的载体,是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承载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国土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是复杂的,自然资源内部是更是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各种关系不可能尽知,但是就如同人类摸索客观世界规律一样,是可以逐渐掌握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探索获得的知识,就是未来空间规划和建设的依据。

空间信息、自然信息和人类活动信息,组成了空间规划的大数据基础,从数据信息转化为知识,从知识转换为智慧,最终实现的是规划的天人合一,才是优化空间规划的目标。

人类发展始终是在“道”上,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总规一切,遵循自然规律,这才是我国空间规划的目的和目标。

我国目前多次强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生态系统。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这正是一种符合“道”的行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原则,则是实现“道”的具体方法。

空间规划其最终目标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和路线,空间规划是复杂的,其结果也是不可预测的,但是确实可控的。

无论空间规划是薛定谔小猫还是黑天鹅,最后都需要走在“道”上,这是空间规划乃至整个自然资源工作体系需要遵循的原则。

 

作者:廖永生

单位:广西地理国情监测院

电话:13737085913

作者简介



廖永生,《慧天地》特约撰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高级工程师,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3S技术集成应用与大数据信息挖掘,曾获第十二届广西青年科技奖。

欢迎大家关注《慧天地》同名新浪微博

微博ID:慧天地_geomaticser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两会聚焦|杨维刚委员: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多源空间大数据的获取及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空间规划与发展战略

编辑 / 冯瀛  审核 / 张胜威 孙丰家

指导:万剑华教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